200块钱随叫随到-全国资源群茶,二维码约茶wx,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

  在滕王阁,解密行动派的精神密码

2025-06-18 18:02 [来源:华声在线] [责编:唐卓婧]
字体:【

  全媒体记者 刘双

  赣江北去,滕王阁临水矗立,这座因王勃一序而名动天下的楼阁,见证过无数文人墨客的题咏。

  千余年后,清末民初名士江峰青在此题写一联,笔锋凌厉,壮怀激烈:

  有才人一序在上头,恨不将鹦鹉洲踢翻,黄鹤楼槌碎;

  叹沧海横流无底止,慨然思班定远投笔,终子云请缨。

  4月中旬,《楹联中国行》栏目组记者来到江西南昌,特邀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、江西省楹联学会会长张小华,探寻这副楹联的精神密码。

  从滕王阁到黄鹤楼

  “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(公元653年),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——滕王李元婴而得名,又因初唐诗人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流芳后世。上联‘有才人一序’,指的就是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。”张小华解联开门见山。

  《滕王阁序》一出,让后世文人陷入“望尘莫及”的困境。这也解释了上联中的“恨”字因何而来——大哥你的千古名篇“在上头”,让我们后人如何自处?

  “上联的后半句,语出李白诗作《江夏赠韦南陵冰》:‘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,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’。也有传说,李白曾在黄鹤楼留下一首打油诗:‘一拳槌碎黄鹤楼,一脚踢翻鹦鹉洲。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?!髡哂谜飧龅涔?,暗写《滕王阁序》成了后人难以逾越的天花板,文人登阁必题诗,却始终困于‘眼前有景道不得’的焦虑?!闭判』蚣钦呓馐?。

  张小华认为,李白在黄鹤楼题打油诗的传说虽未经证实,但作者用在此处却非常熨帖,巧妙地将滕王阁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影响、《滕王阁序》在千年文学史上的地位,举重若轻地烘托出来,推崇至极却不用一句推崇之词,实属高妙。

  从“纸上谈兵”到“躬身入局”

  下联笔锋陡转,“沧海横流”出自《三国名臣序赞》,比喻政治混乱,社会动荡,“无底止”更饱含了作者对晚清乱世的隐喻。

  “慨然思班定远投笔,终子云请缨”,这两个典故出自《滕王阁序》中的:“无路请缨,等终军之弱冠;有怀投笔,慕宗悫之长风。”

  东汉班超(封定远侯)出身于书香门第,但他却不甘于案牍之间的平淡生活,在洛阳官府做文书抄写工作时,掷笔叹“大丈夫无他志略,犹当效傅介子、张骞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!”从此告别书斋,踏上了充满艰险的军事与外交征途。

  班超先是随窦固出击北匈奴,而后率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,在西域经营三十一年,对内平定诸国内乱,对外抵御强敌,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收服,并使条支、安息及“至于海濒四万里外”诸国皆遣使朝贡。这便是“投笔从戎”成语的由来。

  西汉终军(字子云)的典故,则出自《汉书·终军传》。汉武帝元鼎四年(公元前113年),彼时南越尚未平复,动乱不堪。朝廷想派人去劝说南越王归顺,此次出使凶险重重,没想到有个年轻官员闻讯后,自告奋勇请命,并放出豪言:“愿受长缨,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?!闭飧瞿昵崛司褪侵站扒胗А闭飧龃室泊哟顺晌5北ü拇?。

  终军一行抵达南越后,想尽办法说服了南越王归顺,但没想到南越丞相发动政变,杀害了南越王及汉使团。

  无论是中年觉醒投笔从戎、深耕西域的班超,还是弱冠之年请缨报国、血洒南疆的终军,他们一武一文,却有着一种共同的精神内核:行动不分早晚,担当不论老少,伟大的理想需要踏实的行动来践履。

 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

  “这副对联,联语力道千钧,情感张力十足。上联的‘恨不将’将情感蓄积,下联的‘慨然思’将情绪宣泄,抑扬之间,跌宕起伏。整副对联,内容上有史有今,表现手法上有比有兴,深厚的内在情感爆发力寓于其中,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。”赞叹之余,张小华表示,要想读懂这副楹联的内核,还得了解其作者及创作环境。

  张小华介绍,这副楹联的作者江峰青,是清末民初的官员、学者,为官开明,素有政声,亦能诗善画,是当时的楹联名家。滕王阁这副联,创作于外部列强环伺、内部民生凋敝的晚清光绪年间。

  “江峰青以‘踢翻’‘槌碎’这样的激烈用词,表达自己受困于黑暗压抑的社会环境,急欲挣脱打破现状的迫切心情。下联中,他更是借班超投笔从戎、终军弱冠请缨之典,疾呼士人从‘纸上谈兵’转向‘躬身入局’,一‘叹’一‘慨’,道尽晚清知识分子对时局的焦灼与担当。这种直面现实的锐气,恰传承了少年王勃‘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’的志向?!?/p>

  当记者谈及“躺平”“内卷”成为当代青年群体的精神困境时,张小华掷地有声:“所以说这副联的现实意义也是很强的。内卷难免,躺平也是个人选择,但这绝不是,也绝不应该成为时代的主流。任何年代,我们都需要‘乘长风破万里浪’的锐气。一个人真正的成长,源于认知,始于行动,只有通过行动,我们才能将认知转化为实际的改变和成长?!?/p>

  “年轻人常陷入‘想改变却无力,想超脱却无路’的困境,该如何从这副楹联中汲取破解之道呢?”记者追问。

  张小华笑道:“那就来一次诗意的思想解放吧——‘将鹦鹉洲踢翻,黄鹤楼槌碎’!或许当代年轻人困惑的根源,在于将勇于行动错误理解为‘必须成功’的执念。而江峰青的楹联启示我们:行动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结果,而是去尝试、去学习、去体验,每一分成长,每一点进步,都是对行动最好的回馈?!?/p>

  记者手记

  人生如朝露,撸起袖子干

  刘双

  赏析完楹联,不得不再回头说说王勃。

  天才王勃的人生轨迹有多惊人呢?他6岁作诗,9岁著文,13岁立朝堂之志,16岁以《乾元殿颂》震动长安,21岁蒙冤入狱险丧命。公元675年,25岁的王勃南下交趾,途经南昌,即兴写下《滕王阁序》,从此名扬天下,百世流芳。

  王勃借孟尝、阮籍的典故,抒发“空余报国之情”的悲愤,却以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”的孤勇,诉说自己历经坎坷但不屈于命运的心声。遗憾的是此文终成绝唱,不久后他渡海溺水,英年早逝。

  我们结束采访离开滕王阁时,赣江两岸已华灯初上。想到江峰青写下楹联时的一腔孤愤,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中藏在华丽辞藻里的苦楚,班超老来想归乡却困在西域的无奈,还有终军壮志未酬客死异乡的遗憾,我瞬间体会到,历史或是一场深刻的共情:人生如朝露,即便天纵奇才,又有谁能一生顺遂呢?

  我想,江峰青引用班超与终军的故事,并非要求现代人复刻古代英雄的壮举,而是启示我们:每个年代都有本难念的经,而对抗“沧海横流”的真正力量,在于撸起袖子干实事——让每个选择都成为对生命可能性的探索,让每次行动都成为对存在意义的回答。

责编:唐卓婧

一审:唐卓婧

二审:胡杏子

三审:刘玉锋

来源:华声在线

今日热点
焦点图